原创 亦玄 /文 大梁农夫/书法
公元2022年8月23日,周二,我如期更新发布了微信公众号文章《她》。然后复制粘贴转发头条查看,因为很是信任今日头条上错别字的自动检测功能,果然找见《她》文中几处在校对时不曾发现的错误,于是立即返回公众号上改了。
可是,刚刚改正完公众号文章里的错别字不久,一连串的微信提醒进来。

书法/大梁农夫
宏图伟业: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不是萧红的。“海洋恋爱‘着’月光”不是“的”。
亦玄:妈呀!萧红是《呼兰河传》…误。改不了了咋办呢?公众号文章发布后,修改更正只限一次。
张中歌:亦玄,有个笔误,萧红《呼兰河传》。
亦玄:谢谢啦,是的,弄成了英国人的了,改不了了。
窦小拾:萧红不是《呼啸山庄》的作者,这本书我看过,是英国作家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写的,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另一个《呼啸山庄》?
亦玄:谢谢纠错!发现误错后已经改不了了,萧红是《呼兰河传》,大错特错。
窦小拾:小错小错。
诗意:朗诵棒棒哒!动漫配图棒棒哒!文章棒棒哒!叫我们如何不喜欢“它”(诗、文章)?叫我们如何不崇拜“她”(文章作者)?
经您这么一朗诵,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首诗,诗写得好美!您引经据典邵雍的话,例举的萧红,吕碧城,杨步伟等人物,叫我们大涨见识,特别是,本文让我知道了萧红,还是我孤陋寡闻啊。另外,顺便探讨一下,为使文章诗句保持一致,染红的两处是不是也用原文的“教”字?圈出的“的”字改成“着”?

亦玄:(心理活动:看罢微信里诗意说的通过本文知道了萧红的话,汗颜,忽然有点引人入岐途的罪过感觉)是的,错了,改不了了,还有萧红的作品名也错了。
妙用 董:读亦玄作品《她》有感
一阴一阳之谓道,
男女不可分次要。
天地乾坤成环宇,
她他人为记符号。
母系社会她为大,
父系社会他登高。
男皇多有昏庸君,
武则天名领风骚。
华夏文化男权重,
易经基础已打牢。
男人看似昂天下,
乐在女人掌心跑。
男女和合家国吉,
他她太真是谈笑。
亦玄:(心理活动:凭妙用 董的学识与细致,不会看不出我的错,陷入无私的自责中)谢谢!
闲庭信步:虽为女儿身,却是顶天立地男儿志。心态转型其实自始至终都在进行,耳濡目染的原乡基因,相濡以沫的亲情支撑,让一个玲珑女孩成长、成熟、成功连连。文中有小错但在所难免。
亦玄:(心理活动:望着留言,升起不能再失误,不能辜负了这份赞扬这份“在所难免”的原谅)谢谢!
亦玄:(心理活动:担心风信子看到字词错误,尤其是书名张冠李戴,难免会来纠正我,对这个‘编辑眼’还是主动认错先下手为强)今天文章《呼兰河传》错写成英国作家的作品,改不了了。
风信子:我还没看,刚会来。
风信子:刚看了,这个错实在不应该!还有对朗读感兴趣是好事,语气把控得不错,但读音还是有瑕疵,譬如,似的,不读si,读shi。枯树的枯应该读一声。波伏娃的第二性你应该读过吧?当然她是女权主义者,感觉文章还是少了一些内涵。就像你写的历史故事,如果单单只是讲故事,可以,但是想让故事出新意,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即自己的思考。
亦玄:谢谢!

书法/大梁农夫
我有许多话想对风信子说,但我只回了句“谢谢”!发自内心的两个字。
说实在的,出现这样的错误,一怪我不认真不仔细,马虎自信。二怪我功底不实。实际上我不喜欢萧红这个人,当年买了她写的书后,还未及看,不经意间先看到了有关介绍她的文章,介绍是正面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却先入为主的不喜欢她,连同她的书,结果是对她的书一本也没有去读。《呼啸山庄》这本由英国作家写的书,我也不曾读过,仅仅是知道书名而已,如果读过她们任何一个人的作品,绝不会出现让她们的书串门换主的错误。
由于这实在不应该犯的错误不能够随原文及时纠正,便只有发此文来致歉弥补和更正,以消解遗憾。
正如风信子所言,我的文章深度是不够的。我心里明白充其量只是自己读史书的札记而已,为了输出,逼自己输入的结果,自然少了层深刻。

书法/大梁农夫
职业是我的谋生手段,如今我已经转型成功,由谋生、活着转向谋求生命质量的提升,读书和写作便成为余生的事业。我想在读书与写作之间追求平衡与完美,读书需要持之以恒,这点勇气和毅力我想我具备,写作需要烟火气,这点人生阅历的积累我想我也有。
所以在读书中,有意识地逐步锻炼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融会贯通能力,解析能力和观照现实的能力。譬如《多读经典能救命》,《由一首歌引发的国际战争》,《颜真卿命犯宰相的思维素描》等几篇文章都有读书的感知见解认识体会在里面。又如发布的《皇帝的打脸史》,《叫父亲沉重》,《错觉》等公众号文则是关照当下,借古喻今所发出的思考声音。
但是在独到性与深刻性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常有文辞难以全部达义的遗憾,主要还是自己的知识厚度与广度不够。记得海明威说过:“我总是用冰山原则去写作;冰山露在水面之上的是八分之一,水下是八分之七,你删去你所了解的那些东西,这会加重你的冰山,那是不露出水面的部分。如果作家略去什么东西是因为他并不了解那东西,那他的故事里就会有个漏洞”。
我相信积累是提升之基,学下去,写下去,便是心安当下的度日,便是幸福,便是生命的饱满。再加入不断地思考感悟与复盘,终会有进步,终会写出好东西,所以我会慢慢来,不着急。
只是祈祷自己不要再出大的差错,失误越少越好,遗憾越小越好,因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文字犹如泼出去的水,改错纠错的档期短机会少,对读者是误导不尊重,对自己则是不负责任。
我自知眼下还处在文化素养基础薄弱,底蕴不足的事业初级阶段,常读错音常写白字便是例证,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事业上升发展的空间很大,也更加证明了自己还得努力。
生命不止,笔耕不休,余生里逼着自己尽可能地写好,使用正确的文字写出励己暖人的作品,是我事业的高级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