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工厂打工怎么做自媒体赚钱快,做自媒体怎么赚钱的?

很多人说,80后,尤其是90后,基本都不进厂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真实的职场,尤其是东南沿海的职场,其实有60%以上的80后和90后,都在工厂上班。

今天我们以深圳这座城市为例,来窥一斑知全豹,看看进厂的80后,90后都是些什么人。

在深圳各个区,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工厂几千个,平均每一个工厂,至少有100多个工人,大厂的工人更是高达数千人,甚至上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的人口,有三分之二左右其实都是外来务工人口,深圳本地的人口其实并不多。在深圳的工厂中,有四分之三都是外地务工人员,只有四分之一是深圳本地的人;深圳本地在工厂务工的,基本都是中年及以上人群。

因此,在深圳的工厂中,年轻的打工人大多数都是外来的务工群体。

据上述统计可知,有70%以上的外地80后、90后群体,是深圳很多工厂的主力军。

这些从外地进入深圳工业区的80后90后年轻打工人,主要有七种人。

第一种人:来自经济欠发达地方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打工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据权威调查,西南,西北的经济增长,有三分之二的部分是靠打工经济的增长。过去30年,大量西南,西北和中部,东北区域的人,进入到东南沿海打工,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打工经济,同时也给经济欠发达地方的年轻人一种既定的思维定势:上学如果不行就走打工路。

在很多经济不发达,文化不发达,教育不发达的地方,父母对子女外出打工持支持和肯定的态度。

比如,初中义务教育毕业之后,不能考上高中的,直接被父母安全和叔叔伯伯一起进厂。

比如,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的,直接被父母催促着进厂。

因为,在经济,文化和教育不发达的区域,很多父母的经验告诉他们,打工,也是可以富裕起来,改善生活的,不一定要读很多书。

因为他们身边就有很多人,文化不高,但是挣了钱在村里修大房子,开好车,活得有里有面的人大有人在!

这种几十年打工文化的渲染,也就让很多欠发达经济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大量地进入到工厂打工,延续他们父辈的“致富梦想”了!

第二种人:来自经济欠发达地方的初中毕业生

这种情况和上述的类似,但又有很大不同。

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很多地方职高免费,中等职业学校基本也是免费。

如果一个年轻人,刚刚16岁(劳动者法定年龄)就进了厂,那大概率就是职高或者中专都没有上的那种人。

这种人大概是三种情况:

第一,家庭实在太困难了。让他只能上到初中毕业,完成义务阶段的法定教育后,就只得匆匆抛弃学业,担起家庭的重担。这种家庭,要么是多子女家庭,要么是家里的父母或者老人常年重病缠身,要么就是父母不着调的单亲家庭。

第二,自己完全不是读书的料。有一种年轻人,他们看到书本就头疼,上课就像炼狱坐牢。这种年轻人,自知不是读书那块料,与其在学校里空耗青春,还不如早一点进入社会到社会大熔炉去打拼挣钱,也能养活自己有出路。

第三,因为特殊的社会氛围导致了早出社会,有的相对闭塞的地方,他们的观念就是初中毕业男孩外出打工,女孩找婆家嫁人。若干年来就是这种风气,因此,就造成他们基本没有多读书的意识。

第三种人:来自经济欠发达地方的大专生

就目前的情况看,经济条件的不均衡,事实上也带来了一部分教育水平方面的不均衡。

据统计,有四分之三的大专生,其实都来自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方。

而经济发达的地方,只有四分之一的人会选择上大专。

经济发达的地方,总体教育条件较好,师资水平较高,在同台竞争中,他们往往都能用考分胜出,而上本科。其他经济不发达地方的学生,因为他们自己本来就没什么学习天分,家里又并没有强迫他们补课,或者他们家里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疏于管教等多方面的原因,都导致这种青年,在高考中只能上大专。

他们上的大专大部分都比较“野鸡”,报考专业时也是随性而为,他们的父母和亲戚的文化层次不高,基本不可能给他们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因此,考分不高而且报的专业不好,到最后,在大专里面“混”了三年,匆匆地走出社会,才猛然发现,自己其实啥也没学到,啥也不会。在大城市找工作基本都是靠运气,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招聘都是本科起步,他们基本没啥机会参与竞争。

于是,在进入了一些所谓的“营销”行业,“销售”行业,感觉实在太难混之后,他们发现,进入工厂,至少有吃有住有固定工资,可以养活自己,于是,他们在经历了一顿社会的毒打之后,迅速的涌向了工厂这个“避风港”!

第四种人: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校招管理型人才

这部分人基本上都属于工厂里面的管理阶层了,他们的胜出在于学历碾压。别看他们进的是工厂,他们的学历很可能是一所普通的重点本科,甚至是211,985,双一流。

大工厂每年都是有校招的,于是,这些相对高学历的人才从校招胜出了。

他们不用进入流水线,他们直接进入企业的管理层,从基层管理开始干。

他们存在的意义,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

他们进入工厂后,基本上都是住单间宿舍,吃饭的时候,也不是和工人在一起,他们的绩效和工厂的整体效益相关,但是通常比一线的计件工人要高不止一个档次。

他们在工厂的留存的稳定性较差,很多校招进厂的优秀高学历青年,干一年,甚至半年,就通过其他渠道就业了,比如考上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企,或者进入了更高大上的企业,待遇更好的企业。

普通工厂,目前的情况,要留下高学历层次的管理人才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五种人: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人才

现在很多工厂都建立了研发部门,这些部门的目标是对标行业先进,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领企业转型发展,走入另外一个更高层次的竞争通道。

这些人,都是来自重点本科或者部分工科类二本的优秀毕业生。

他们往往都有过硬的技术技能,能够在工厂被简单培训后,直接上岗,并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工厂现有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带来系统性的影响。

他们的工资,往往和他们的稀缺程度和综合贡献紧密相关,但是发展前景远远高于流水线工人,甚至也要高于普通的管理阶层。

第六种人: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层次研发及营销人才

这个层次的打工人事实上已经是精英阶层。

他们虽然上班的地方是工厂,但是他们基本都是毕业于985名校的优质专业。

他们的学历基本在硕士和博士这两种层次,一般不会是本科生。他们的研究领域,往往是当今世界前沿,他们的导师,基本上是主导某项重大战略性项目的牵头人,大概率是某某大教授,专家或者院士。

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和超越大部分同龄人的高智商,为他们赢得了人生腾飞的起点。

营销人才,更不用说了,他们的待遇往往比研发人才还要高。

这种营销人才,不仅通晓各种营销心理和手段,往往还拥有雄厚的行政及商业资源,他们的营销攻略往往能让企业的销售额增长几个点,甚至几十个点。

当然,这种人才,是集智商,情商,资源,酒量,姿色形象于一体的高人,他们(她们)的百万甚至千万级年薪,其实就是他们身价的价格表现而已!

第七种人:无路可去打零工的人

这种人的成分比较复杂,有暑期打短工的大学生,也有无处可去的流浪人。当然还有欠下债务需要还债的创业失败者。

他们中,有学历高的人,也有小学毕业生。有年轻的男女,也有四五十岁的中老年群体。

总之,他们都是因为各种原因,为了挣钱,为了生存,为了短暂避世等各种原因集合在一起的人。

他们在工厂大多是在流水线轮班上岗,或者当计件工,因为他们就业的不稳定性,因此,他们一定不是工厂的“正规军”,因此,他们的待遇,往往比流水线的工人还要低一些。

从大批80后,90后进厂打工这个事实可知,在今天这个时代,很多事情,并不会按照个人的判断和预期去发展,当人迈过了30岁的大坎,很多事情,其实都是身不由己的。但正因为这种被时代裹挟着走的一种惯性,可以淹没一批人,也可以成就一批人,被成就的那一批人,都是找到了四条新出路的人。

工厂打工人的第一条新出路:做工厂自媒体

工厂,对很多年轻人而言,既熟悉又陌生,既想去又害怕去。

如果在工厂策划做自媒体,真实客观地反映工厂的实际现状,真实的分享工厂工人的喜怒哀乐,只要不涉及商业机密的内容,其实都是可以在平台分享的,如果用心策划,内容足够专业,不仅有利于在整个社会形成实干兴邦,实业强国的正能量导向,而且,也为有自媒体能力的工厂人,找到了人生的B计划。

工厂打工人的第二条新出路:当工厂“红娘”

工厂是为了挣钱不假,但是现在很多工厂对年轻员工的管理,其实是非常人性化的,工厂年轻人的通病是,下班后就埋头玩手机,缺乏必要的,积极的正能量业余生活。

因此,工厂的红娘其实是一门立足于工厂人的婚介经济。很多工厂年轻人想要逃离工厂的原因就是,工厂太过封闭,缺乏社交,影响年轻人的婚姻大事。

如果在工厂里面通过组建年轻人社团,组织年轻人相亲社群,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丰富多样的年轻人文体活动,就能极大的改变工厂里面压抑的生态,让工厂变得活泼又严肃,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更有利留住年轻人,给年轻人以归宿感,同时,给工厂红娘婚介结构带来不小的商机。

当然,这件事情工厂必须要支持和放开。

希望很多现代化的工厂,不要只知道赚钱,而要引入更多的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氛围营造。

赚钱固然重要,但是让工厂成为一个让工人们有归宿感的家,岂不是对企业发展更有利吗?在四十年前的很多国企,不都是通过一系列人性化的打造,把工厂的营造得像家庭一样温暖,一人进厂,全家享福,全家过好日,这才人让很多高技能人才死心塌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操劳,成就了国企的十年辉煌吗?

我想,现在的很多企业,应该学习!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大课题。

工厂打工人的第三条新的出路:办知识论坛

工厂人当下最需要的,就是在机械的流水线之外,换换脑子。

其实,再过15年,工厂流水线就不需要人了,全部机械化了。

工厂人在接下来的15年,最需要什么?最需要转型,转型的动力是什么?是知识!

现在很多工厂都非常缺乏文化生活的知识分享。

无论是网上还是网下,针对当下年轻工人设立企业知识论坛,让工人们时刻了解工厂发展趋势,工厂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并邀请行业专家大咖,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给年轻工人们讲授知识,绘制未来蓝图。

这项工作虽然充满了理想主义情结,但却非常必要。

在工厂里面,有一技之长,有组织能力的那些人,完全可以在工厂内部线上开课,通过厂方购买课程订阅,来刺激有一技之长的人,业余时间,分享自己的知识,促进共同提高。

现代化的工厂,必须得思考这个问题了。

我们应该学学很多发达经济体那种人文关怀和知识氛围很浓的工厂的做法,让每一个进厂的员工,不仅仅是挣点工资,而是交友,学习,提升!

工厂打工人的第四条新出路:针对中专生和初中生办工厂夜校

既然工厂里面很多年轻人都是中专甚至初中学历,这些人还很年轻,从长远计划和打算,如果提高了他们的学历层次和知识层次,其实对员工个人和企业都是大有裨益的。

毕竟,教育成本是所有成本中最优质的,最必要的成本。

工厂牵头办夜校,一方面购买网上的专业课程,供低学历工人学习,另一方面,工厂里面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可以在工厂的公共空间开始辅导课程,甚至办学历辅导班。

通过打通学历认证机构的关系,在工厂建立学历认证点,在工厂组织学历集中考试,由此,逐步地提高低学历人群的知识学历水平,同时,也让较高学历人群增加副业收入,进一步为留下高学历人才增添吸引力。

总之,虽然,上述四条新出路看起来都比较不现实和理想主义,甚至可能有人会说太矫情一点不接地气,或者说不可能实现!或者说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是,笔者认为,只有通过类似于上述这四种新出路的方向来改造现有的企业,我们才能真正长久地保有制造业大国的优势,才有成长为制造业强国的强大后劲!

赞(0)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ngmu6.com/18726.html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