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近日印发通知,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知要求,深入开展医疗领域乱象治理,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惩治“红包”、回扣等行风问题,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在全国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中持续推进“廉洁从业行动计划”。(央视)
所谓制度建设,很多时候都是查漏补缺、后知后觉的。堵住了传统意义上的“收红包”,不意味着就彻底消除了这一行利益盘剥的风险。最新印发的通知,专门提及“严查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直播带货”,这显然意有所指。
“医务人员直播带货”,作为确定性很强的生财之道,在业内渐有流行之势。特别是在某些网红医生“创富神话”的激励下,不少后来者更是跃跃欲试。应该说,这一商业模式,是非常取巧的:首先,有医生的身份打底,更具备成为“专业博主”的潜质。走红出圈后,也便可以尽享“流量红利”接广告挣钱了……当医生不如当网红赚得多,“副业”比“主业”来钱快。如是这般,长此以往,圈内人自然都趋之若鹜有样学样了。
必须承认,医生作为具备学科知识和执业经验的专业人士,在网上充分活跃,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科普作用。这个过程本身是互惠共赢的,而问题仅仅在于,在利益诱惑以及流量思维的扭曲之下,很多“医学博主”放弃了“专业主义操守”,在彻底的网红化路上一路狂飙。其典型特征就是“蹭热点”“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凡是和医疗沾点边的话题,便什么都“懂”,什么都敢谈——现代医学的科室分支壁垒,于网络空间消弭,不少医生博主俨然全科全精、全知全能!
医生想当网红博主,想直播带货,都并无原罪。然而,“利用职务之便直播带货”就是另一回事了。现实中,一些医生放弃操守,或是用“专业权威”为某些可疑商品站台背书,或是暗示、引导自己的患者去直播间下单消费,凡此种种都可视作“职权变现”“以权谋私”,非但是打擦边球,而根本就是越界踩红线了。某些医务人员心心念念为走红,不是想着治病救人,而是执迷于接单“恰饭”。唯利是图,难免失了医者仁心。
当下而言,严查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直播带货,固然重要。而放眼长远,还是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特定事项申报、利益回避和职业防火墙机制。也唯有如此,才能从源头净化行业风气,也才能充分规范和保障医生等合理合法利用网红经济“实现价值”。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